华夏小说网>修真仙侠>乐神大人的绵羊太子 > 11.来鹤 偶遇东槐,闻杨柳情
    碧蓝色的万里天空宛如洗过一般,小镇的早晨笼罩着一层层金色的光晕。

    远处的绯红夕阳下,几片白帆轻轻划过碧绿的江面,穿透浓艳的金光,仰面可觉软软的清风拂面;近处的街市上,茶楼酒肆中到处都是街头卖艺歌女动人的歌声。

    小镇中有一栋约高百尺的酒楼,外书“来鹤楼”三字——正是来鹤镇上来鹤楼!

    “话说师胤生前,琴技高超远近闻名,不仅倍受皇孙贵族和贩夫走卒的喜爱,更被鬼神所热衷。在赣江之地就有这样一则有关师胤的传闻,据说师胤练琴喜欢在夜间习练,只因夜间静谧、无白日之争吵。有一日,他携琴旅居赣江之地一个小村庄。因村庄内风景怡人、十分静好。师胤干脆找了个远离人烟的小茅屋住了下来,从此夜夜在茅屋外的池塘边抚琴习练。却完全不知,自己弹琴之际,身后却是不计其数的鬼火团团簇簇如蜡如矩。直到后来有山野樵夫路经看见了,忙道:‘鬼火鬼火’。师胤发现真相后,才知道自己所处之地乃是个坟墓堆,想摆脱却无能为力,后来还是路过的道士作法,才驱逐了从墓中逃脱的群鬼……”

    来鹤楼里说书先生滔滔不绝地口水三千丈,将师胤遇鬼纠缠的事迹又讲了一通。讲至精彩处,更是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把师胤的琴技之高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

    一说起师胤自然说起师胤临刑前的场景了!如今师胤临刑前的情景早已被传成了神乎其神的传说,这让普通老百姓越发怀念师胤。因此,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兴起有关师胤的传说,各路说书先生为了赚钱,把师胤编的是神乎其神,完全不管真假合理与否。

    当然,各路传说孰真孰假也没多重要,重要的是满足大家的幻想就行了!

    楼上另一个雅间,南宫觅四人围桌而坐。自离开湘江后,翻山越岭从春日一路走到夏季了。这日路经一座小镇,便来到酒楼用顿餐。结果发现楼下又在讲述师胤的故事。

    “哈哈哈……还师胤琴曲为鬼神所惊……这帮子老百姓,咋什么都能编出来?果然啊!虽然全国上下处处都在禁止师胤传说,可越是禁得猛,以后反弹的反而更厉害。”

    冰髯雪鬓的南宫悦安却是专门挑了个临窗的位置,探着圆嘟嘟的脑袋认真听着下方说书声,时不时那布满褶皱的鸡皮圆脸上便显出憨态可掬。

    南宫觅回头瞥了眼笑起来连皱纹都颤动的南宫悦安。严重怀疑,她这位老叔公脸上那么多的皱纹,全都是他自个儿笑出来的。要不然一路上咋不管遇到啥事都能笑上三声呢?

    皇权巍巍不可侵犯,致使人人都只能卑躬屈膝。但人们需要这样一位几近封神的乐神来满足人们对于音乐的美好向往,减轻现实生活的苦楚。

    “师胤的传说可真够多的,一路上不仅有不少师胤的熟人,更有数不清的传说。之前听到的一些离奇夸张的也就罢了,可这次的……也太扯了吧,居然说师胤因为琴技高超被鬼神纠缠……哈哈哈……”

    小丫鬟新蕾今日穿了一件粉白色的简朴衣裳,不太白的小脸上,细长的眉毛下是一双黑豆似的小眼睛,总是像算盘似的滴溜溜的转动着。她一路上听师胤传说都听腻了,百无聊赖的点评道。

    南宫觅也颇有意趣的瞅了眼一楼的说书先生,摇了摇头,便暗自低头执茶壶、倒清茶,静品香茗,神色之间皆是慎重。即便身处民间,依旧不减公主风仪!

    “哈哈,菜终于端上来了,等得人都快饿死了!”新蕾看着店小二终于把饭菜端上来了,饿坏了的她在看到美食的那一刻,瞬间化身为兴奋的小鸟,开心的叫起来:“哇!小姐你快看哪!好漂亮的菜色,真想不到这偏僻小镇酒楼里的菜色,竟然堪比京城大酒楼。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南宫悦安回头,眯着一双老花眼瞅着桌上菜色,开眼可见色彩艳丽,鼻间可闻芳香沁骨,说是偏僻小镇酒楼可产,倒不如说是宫廷神厨隐居在此!

    他似是看明白了什么,四顾环视一圈后,忽对着满桌佳肴吟道:“一叶清梦、山河恋、残红凋碧、燕双飞、绿水人家绕!这壶酒应是‘桃源醉’!”

    “这些菜是叫这些菜名吗?”南宫觅惊讶地看了眼忽变严肃的南宫悦安,拿起筷子也尝了尝道:“这些看着丰盛无比的菜,其实就是藕片菜、清蒸鲤鱼、西红柿拌黄瓜、一对烤鸭和一锅竹笋汤。居然叫这么雅的名?”

    南宫悦安失笑,对着侄孙女点点头,算是回应。

    一旁的洪昭认真品尝一番后,眼露复杂的看着一桌菜肴,道:“这些菜色看着雅致非凡,可的的确确是用普通食材做成的。偏还做得美不胜收,若不是用心品尝,还真看不出原食材是什么。再取些诗意雅致的名儿,档次瞬间提了不止一成。这做菜之人当真是巧手慧心、品质非凡!”

    南宫觅吃着各色菜,入口即化,也忍不住畅想一番:“能将普通的菜肴做出如此生活品味,可见是个世所难见的绝俗之人!而这样的高人居然能在这偏僻乡镇开这样一家酒楼,可见此人肯定是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博学多才、还淡泊名利的翩翩浊世佳公子!”

    “嗯嗯,小姐说得对,能把菜肴做成一首诗的,肯定是个风度翩翩的才子!”新蕾也在一旁兴奋地附和南宫觅。